青春痘成因
1.皮脂腺油脂分泌過盛: 15~25歲~80系列
進入青春期的男女,體內會開始產生比較多的雄性荷爾蒙。而皮脂腺易受雄性荷爾蒙的影響,而當雄性荷爾蒙受5α還原酶轉化後,會更加刺激皮脂腺,而分泌過多的油脂,通常在T字部分(額頭+鼻子)會特別明顯。
→ 造成油光、 毛孔粗大問題
2.過度角質化/角質代謝異常(睡眠)
正常情況下,皮膚代謝的老廢角質會離開皮膚表面;但過度角質化時,代謝不正常,老廢角質會堆積,且將油脂阻塞在毛孔內,形成粉刺。
→造成粉刺問題
3.發炎反應
痤瘡桿菌(P. Acnes)原本就存在毛囊內,即使不長青春痘的人也有痤瘡桿菌。當粉刺形成後,阻塞住油脂的毛孔容易孶生細菌(痤瘡桿菌),當痤瘡桿菌持續增生,會使粉刺周圍開始發炎,形成紅腫的發炎性青春痘
→造成痘痘問題
青春痘形成的原因除了上述三個成因交互影響外,其他例如:遺傳、情緒、壓力生活作息以及環境等等,都有可能造成影響。
油性皮膚-青春痘的治療
皮膚科醫師會以「嚴重程度」及「發炎程度」來選擇治療的方式。
1.油光、毛孔粗大
症狀:易臉泛油光, 及有皮膚毛孔粗大困擾
治療目標:著重於日常保養照護,做好基本的清潔工作,並抑制皮脂腺油脂分泌過盛、改善毛孔粗大現象
醫學美容保養產品作為日常照護:
- 使用能深層清潔皮膚,同時溫和、不刺激皮膚的清潔產品
- 可使用專為油性皮膚設計的控油保濕乳液、保濕噴霧,由根源抑制油脂分泌,使油脂分泌正常化
2.粉刺
症狀:白頭粉刺(閉鎖性粉刺)及黑頭粉刺(開放型)
治療目標:幫助皮膚正常代謝老廢角質,避免老廢角質堆積、阻塞毛孔,預防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的生成。
常用的藥物:含有A酸、杜鵑花酸或過氧化苯的外用藥膏、凝膠或溶液。
常見的藥物副作用:皮膚可能會有輕微的發紅、乾燥、刺激等不適感,通常這些不適感是暫時的。
搭配藥物的日常照護:
- 使用能幫助老廢角質正常代謝的醫學美容保養品,做為日常保養或輔助藥物療效。
- 可使用專為油性皮膚設計的控油保濕乳液,改善使用藥物後的皮膚乾燥現象。
3.青春痘
症狀:紅腫、發炎的青春痘(丘疹、膿皰、結節、囊腫)
治療目標:降低皮脂腺活性,減少油脂分泌,使油脂分泌正常化;減少毛囊中的細菌並抑制發炎現象。
常用的藥物:
- 輕度至中度的發炎性青春痘:外用抗生素藥膏,合併外用A酸或杜鵑花酸。
- 嚴重的發炎性青春痘:口服抗生素,合併外用A酸;單純使用口服A酸或荷爾蒙藥品。
常見的藥物副作用:皮膚可能會有發紅、乾燥、脫皮及刺激等不適感。抗生素藥物及口服A酸會使皮膚對陽光(紫外線)較敏感;口服A酸會造成皮膚乾燥、脫皮、嘴唇乾燥龜裂等現象。
搭配藥物的日常照護:
- 使用含有抗菌成份的醫學美容保養品,可輔助藥物療效並減低藥物的副作用。
可使用專為油性皮膚設計的控油保濕乳液,改善使用藥物後的皮膚乾燥現象。嘴唇乾燥龜裂,可使用不含香精、防腐劑且可持續滋潤的油性修唇膏。
油性皮膚.青春痘日常照護注意事項>日常皮膚保養
日常皮膚保養是治療油性皮膚、青春痘非常重要的一環,選用正確的油性皮膚、青春痘護理保養品能有效輔助藥物治療的效果,及降低藥物用量與藥物的副作用,建議油性皮膚、青春痘的保養流程有四個步驟:
- 清潔:適度的清潔,一天只要早晚洗面兩次即足夠;並搭配能深層清潔、清除粉刺,溫和不刺激的痘痘肌保養產品。
- 加強護理:痘痘肌者可針對各自的痘狀,選用含加速角質代謝更新或抗菌抗發炎抗痘的成分產品,預防及避免粉刺及青春痘的產生。
- 控油保濕:只要為油性皮膚.青春痘膚質,都應做好控油保濕的保養,除了可改善油脂分泌過盛現象之外,也可以改善使用藥物後的皮膚乾燥脫皮現象。
- 防曬:為避免受紫外線照射後,色素沉澱的痘疤難以改善,痘痘肌需加強防曬,選用高係數且質地清爽的防曬產品。
4.心理調適
青春痘最怕留下疤痕,即使沒有留下痘疤,滿臉痘痘也容易感到自卑;因此更需要調整心態,坦然面對青春痘,遵從醫師指示用藥,搭配青春痘護理保養品。並且保持愉快的心情與正常作息、適當紓解壓力,都可以達到幫助青春痘治療的效果。
特別注意不要用手擠壓青春痘,越擠壓越容易造成疤痕,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喔!
5.飲食調整
在許多皮膚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上,巧克力、花生、油炸食物等,易造成油性皮膚.青春痘的惡化,造成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,或提升粉刺、青春痘發生的機率.平常可減少食用這類的食物,無論對皮膚或身體健康都較有益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