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腸胃內科 賴香君醫師
1. 定義
胃食道逆流疾病是由於胃內容物 (通常是胃酸、食物) 逆流至食道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或食道組織病理變化的疾病,分為糜爛型食道炎、非糜爛逆流性疾病、巴 瑞特氏食道三型。
使用的 ICD-10 CM/PCS 編碼如下:
- K21Gastro-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胃食道逆流性疾病
- K21.0 Gastro-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 esophagitis 胃食道逆流性 疾病併食道炎
- K21.9 Gastro-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out esophagitis 胃食道逆 性疾病未伴有食道炎
2.疾病表現與中醫病名範疇
胃食道逆流主要症狀為火燒心、胃酸逆流,躺平時症狀會加重;有時伴隨噯 氣、噁心、口臭、腹脹、打嗝、食道異物感及吞嚥困難等;有的患者可能還會出現食道外症狀,如胸痛、慢性咳嗽、後咽喉炎及氣喘發作。根據其臨床表現,可 歸納為中醫學吞酸、胃反、吐酸、嘈雜、噫酸、梅核氣、胃痞、胸痹等範疇。
病機胃食道逆流為中醫所言「胃氣上逆」,治療原則為「和胃降逆」,但究其根本則需根據病人狀況辨證論治才能取得穩定的療效。
《 沈氏尊生書 . 噯氣吵雜吞酸惡心源流 》:「 吞酸者,鬱滯日久, 伏於脾胃間 , 不能自出又嚥不下。倘肌表復遇風寒,則內熱愈鬱,而酸味刺心,肌膚得溫煖,則腠理開發,或得香熱湯丸,則津液流通,鬱熱暫解。」
3. 診斷與鑑別診斷
- 病史:可從病患主訴之症狀、發生時間、生活型態,以及飲食習慣和種類來獲得診斷。
- 西醫檢查: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(第一線工具)、食道鋇劑攝影 檢查、二十四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查、食道壓力測定儀
- 藥物測試治療:質子幫浦抑制劑 (Proton pump inhibitor, PPI) 測試 治療
鑑別診斷:食道遲緩不能、消化性潰瘍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膽囊疾病、 大腸激躁症、冠狀動脈疾病、癌症等
危險徵象:若病人有以下 flag sign(紅旗徵象),則表示非單純胃食道逆流,建議轉診西醫肝膽腸胃內科進行評估。
- 經辨證調治後症狀未改善,持續超過 8-12 週
- 排便習慣改變
- 排便顏色異常:黑便、血便或灰白便
- 非刻意減重,但發生體重減輕(半年內下降 5%)
- 貧血症狀 4.3.6 明顯的感染症(發燒、腹部緊繃如木板硬且拒按)
- 持續性的喘促、水腫
- 癌症家族史,特別是消化道的癌症史
4. 治療
分證治療
- 胃氣不和:典型表現火燒心、胃酸逆流、口乾黏,甚至出現胸口 灼痛、胃脘灼痛、脘腹脹滿,舌苔薄白,脈弦滑。由於脾胃升降失常, 氣機上逆,寒熱夾雜,治以辛開苦降,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。或伴咽喉 梗阻感,方用半夏厚朴湯、溫膽湯加減。
- 肝胃鬱熱:泛酸兼見胸脅不舒,口苦,咽乾,心煩易怒,舌苔薄黃,脈弦數。由於情志不舒,治以清肝理氣,和胃降逆,方用四逆散、 柴胡清肝湯或左金丸加減。
- 飲食積滯:泛酸兼見伴隨腐臭食物味,脘痞脹,厭食,舌苔黃厚膩,脈滑。由於飲食不節,食積傷胃,中焦氣機受阻,胃失和降,故發 吞酸時作,治以消食導滯,理氣和中,方用保和丸加減。濕熱積滯偏於大腸者,方用枳實導滯丸加減。
- 脾虛寒濕內阻:泛酸兼見胸悶脘痞,不思飲食,舌苔白滑,脈弦 滑。由於體質本虛、過食生冷、或外受濕邪,脾胃納運失常,故見胸中 痞悶,不思飲食,氣機不暢,吞酸時作,治以養肝胃、理氣和中,方用 香砂六君子湯、黃耆建中湯加減。寒症明顯的則使吳茱萸湯或安中散加減,溫中止逆。
症狀輔助用藥:在辨證處方下,可適時增加以下的輔助用藥
- 制酸:烏貝散。海螵蛸、貝母均有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,且海螵 蛸含有碳酸鈣、磷酸鈣,可中和胃酸。
- 保護胃黏膜:白芨。白芨性質黏稠,在胃壁形成膠漿態,兼具收斂、修復及保護胃壁的效果。
- 止血:三七。三七功能活血兼止血,可促進潰瘍面的癒合。
穴位按摩 足三里、內關、合谷、中脘、上脘、梁門等,亦可搭配穴位熱敷。
5. 生活衛教
- 減輕體重
- 餐後半小時內不平躺
- 睡覺時將頭部墊高10-15 公分
- 避免抽煙、喝酒
- 盡量吃固體的食物,避免餐間配湯、飲料、水等
- 避免食用高糖、高脂類及高澱粉、發酵類食物、咖啡、茶類、巧克力、薄荷、辛辣物
- 避免使用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壓力的藥物(例如:α-blocker、βagonist、cholinergic antagonist、theophylline、diazepam、barbiturates 等)
6. 現代臨床研究
六君子湯:針對糜爛型食道炎、非糜爛逆流性疾病、服 PPI 後仍復發的胃食道逆流均有療效,可改善火燒心、餐後腹飽脹感、消化不良,增進生活品質。